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甘肃省会宁县人民法院会师镇人民法庭庭长魏志勋一直在思考新时期下长征精神的内涵。10月10日,记者与魏志勋等人来到会宁当年红军会师遗址园——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追寻当年红军足迹。甘肃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作为长征的会合点,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一进园内,一座高塔屹立园中。“这是会师纪念塔,共有11层,寓意红军长征时途经11个省、自治区。塔正面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是邓小平亲笔所题。”纪念馆工作人员杨婷说道,“会宁是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地。”说起这个题字,当年还有一段故事。杨婷告诉记者,当年纪念馆落成后请邓老题字。邓老题完后沉思良久说道,红军长征途中那么多战士牺牲后都没有留下姓名,这个就不留落款了吧。“那边就是会师楼。”说话间,杨婷向记者示意道,“以前这里叫西津门,80年前红军就是从这里率先攻入会宁县城。当时中央领导在这上面开过会,后来更名为会师楼。”会师楼下,搭建的主席台还未来得及撤去,一看就是才举办过庆祝活动。“我们这里昨天刚刚举办过甘肃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三军大会师80周年大会。”会宁法院原院长寇四锋解释道,“每年来会宁参观旅游的特别多,会师旧址是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红色文化已成会宁深深的烙印。走进纪念馆内,气氛庄严而肃穆。根据时间轴线,纪念馆展示了红军长征中的各个节点。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一幅幅画卷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足迹,新引入的3D全息投影技术的运用更是让人身临其境。绵绵细雨诉说无尽追思,莽莽群山见证光荣历史。“我们每年都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带领广大干警缅怀先烈,重温誓词,以长征精神推动法院工作。”会宁法院副院长马维成说道。长征精神是什么,对于魏志勋来说,明确而又清晰。“长征精神就是排除万险、不怕牺牲,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魏志勋说道,“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常被教育要学习老一辈人吃苦耐劳、不怕困苦的精神。”经历过苦难的人对于苦难有着更深的体会。“我们这里经济比较落后,许多案件往往因为几十元钱,当事人就闹得不开交,案件调解难度很大。”魏志勋说,“为了达到解诉息纷的目标,我跟庭里的其他干警就会克服种种困难,一次次去调解。很多时候工作到位了,案件也就解决了。”作为一名60后,魏志勋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年轻人的思想工作。“这几年离婚案件越来越多,年轻人往往一言不合就起诉闹离婚。像这种案子我们都是去耐心调解。但现在年轻人想法多,有时候确实琢磨不透。”魏志勋说。“像会宁这种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如何利用这种优势,结合现在的新情况做好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干警的思想教育工作,值得思考。”寇四锋表示。对于会师镇法庭书记员苏艳娇来说,对长征的印象就显得模糊了许多。这位90后的小姑娘空闲时追剧、追明星,对于当红的“小鲜肉”都很熟悉。“对于长征的了解大都是通过课本。”苏艳娇说,“红色教育的形式有时确实稍显呆板,希望形式能更活泼一些。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于红色主题教育的内涵还是很认同的。”让魏志勋高兴的是,更多的主旋律影视剧越来越人性化了。“像《潜伏》《长沙保卫战》之类的,我觉得真不错。”魏志勋说,“像这次参观中用的全息投影技术再现历史场景,这种形式年轻人也爱看,无形中就能起到教育作用。”寇四锋告诉记者,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走好新的长征路。“我觉得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苏艳娇说。(记者许聪)记者感悟长征精神永世流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后,长征也进入了尾声。在这短暂的重走长征路上,每一次去红军走过的节点,感觉思想上都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于红军、对于长征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冰冷数字背后的是,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人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借用索尔兹伯里的一段话:“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来源:人民法院报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中医治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nzgx/39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