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至暗时刻我们仍不想忘掉的龙江记

发布时间:2020-7-19 12:29:15   点击数:

9月8日,中国男篮心碎之夜。

从9月4日中国男篮不敌委内瑞拉队,无缘篮球世界杯16强,到昨天男篮以73:86不敌尼日利亚队,中国男篮无缘直通东京奥运。

有人说,世界杯给我们泼了盆冷水,让我们看清真实的中国篮球;

有人说,中国从年起就没有缺席奥运会,但今年进入奥运会的门票,悬了;

有人说,中国篮球的未来何去何从,姚明的改革还能否继续推行,在这一刻都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

但其实,中国篮球的未来,不仅仅是职业篮球选手的事,也是每一个热爱篮球人的事。纵观黑龙江篮球史,这片黑土地也曾为篮球事业贡献过力量。

比如,现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李楠以及国家队后卫赵睿就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出生。不仅如此,黑龙江的篮球人才输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已开始,甲级强队前卫队、广州部队队都是以黑龙江篮球人才为班底进行组建,并为国家队陆续输送了李群、遇俊锴、丁伟、苗立杰、纪妍妍等大量优秀人才。

李群

年进入广东宏远队,于至年以队员身份连续三个赛季CBA冠军,年5月,出任广东宏远主帅,现任东莞新世纪马可波罗队领队兼助理教练,同时他还是中国篮协东莞篮球学校校长。

遇俊锴

别名“云南王”。年进入广州军区队,年进入国青队,年进入八一队开始征战CBA。曾获得七次CBA联赛冠军,3次亚青赛冠军,2次参加世青赛。年退役。

丁伟

年进入全国公安篮球队开始活跃在全国男篮甲A联赛和CBA的赛场上。年入选了明星队和国家队,并在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夺得冠军。曾在两届CBA赛季中夺得季军,曾入选CBA首届全明星队。

苗立杰

年9月进入青年队。年11月进入国家队。年2月签约加盟WNBA萨克拉门托君主队。年首次夺得WCBA冠军。国家队期间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两次亚运会冠军等荣誉。

纪妍妍

年纪妍妍加入国家队,曾夺得WCBA全明星赛MVP、年亚洲锦标赛冠军、WCBA总冠军、WCBA总决赛MVP。

高颂

中国女篮国家队队员,现效力于北京首钢俱乐部。曾夺得广州亚运会冠军,-两个赛季WCBA冠军。

赵睿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效力于CBA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年,赵睿代表广东宏远俱乐部,首次参加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年入选国家男子篮球红队。年帮助中国男篮红队获得年雅加达亚运会冠军。年入选“男篮世界杯”12人大名单。

除了在赛场上的篮球明星,咱们黑龙江也有一直推动篮球发展,但默默无闻的“场外教练”。

姜作之,于年举办全国第一家女子篮球俱乐部,即“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多年一直处于全国甲级队前4名行列中,曾先后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了韩君、马宗青、苗立杰、宋力维、刘佳岑、陈莹琪等国手。同时,也为国家青年队和国家少年队培养和输送了十多名优秀篮球后备人才。

关于篮球人才,黑龙江不仅是篮球人才的后备基地,在培养篮球人才的路上也不断进行改革。正如姚明在赛后采访时所说:“必须要坚定地、更加努力把整个篮球体系,从职业联赛,到教练员培训,到青少年,包括体教结合,要更加深入的走下去,任何事不能半途而废。”

黑龙江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也从孕育阶段、调整阶段、巩固与成熟阶段到改革与重构阶段,经历过若干次调整与变化才不断探索出如今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孕育阶段“全民体育模式”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黑龙江省篮球队建立之初到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全力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因此,在黑龙江省体委的重视和号召下,由篮球业余运动员组成的黑龙江省篮球队应运而生,并大量地从坚持业余训练的青年职工、大中专学生中遴选并加以培养。

在当时,篮球学校、业余篮球学校和中学篮球队等篮球培养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黑龙江篮球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篮球、重视篮球奠定了基础。

调整阶段“三级培养模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篮球后备人才与迅速发展的篮球事业形成“供不应求”的状态,当时黑龙江省体委认为,还需对业余体育学校的运动员加以训练、培养和提拔,从而为省篮球队吸纳更多、更合格的篮球运动员,解决运动员紧缺的问题。

因此形成了以业余体校为中坚、以体委系统为管理主体、以输送优秀篮球运动员为主要任务的篮球人才后备队伍体系,即“三级培养模式”。

巩固与成熟阶段“以行政促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黑龙江省决定要以包括篮球在内的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整个黑龙江省体育事业发展。形成了遵循“以行政促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建立了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的等级衔接模式,解决后备人才培养连贯性问题。即“以行政促发展”和完备的“三级培养模式”篮球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革阶段“国家办与社会办结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篮球职业化改革开始,市场因素成为促进篮球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引入市场机制成为必然趋势,在省体委倡导下,篮球事业形成了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重构阶段“体教结合模式”

所谓“体教结合”,最早发展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当时黑龙江省体委(后改为体育局)要求在全省的高校中试办高水平篮球队。即以高校为主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篮球后备人才可实现在校、在读、在训状态,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这不仅是当前黑龙江省篮球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也是未来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趋势。

黑龙江的篮球事业变革历程也侧面反映了整个中国篮球改革史,从篮球人才的“零的突破”到如今的篮球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

关于篮球,黑龙江人要走的路还长,中国人要走的路还长。

正如姚明此前打的比方,“如果将篮球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世界杯就像是一次都短跑冲刺。”一次跌倒,还有42公里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迎头赶上。

/参考文献:《黑龙江省篮球后备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编辑

黑龙江头条图文来源

澎湃新闻、黑龙江头条综合整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lszz/14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