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黎慧玲北京报道 随着东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几年一度的体育热潮又将席卷全球。这不仅是一场面向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宴,也是一场针对各个国家的“大考”。 作为奥运历史相对较晚的国家,中国参与奥运的旅程,也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一个坐标。从早年的举国“体”制,到如今的“四梁八柱”“放管服”全面发展,中国体育改革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着顺应国际潮流方向不断前行。 回顾近十年来的中国体育,“改革”二字贯穿其中,变革是时势使然,也是未来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的变革和创新,以职业体育为抓手,以足球改革为龙头,国内体育行业迎来发展机会,竞技体育转变发展方式,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从而让体育事业释放动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体育强国“梦”开始的地方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在国际上体育局势风云变化的当下,它如一颗火星,点亮了又一个时代的序幕。 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46号)(以下简称“46号文”),直指体育产业5万亿总规模,打响了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第一枪”。 如果要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改革取得的成果,那年的46号文,就是这条改革之路最鲜明的起点。 46号文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打破了制约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之间平衡发展的壁垒,开拓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新思路,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这是“体育产业”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文件当中。因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激活赛事转播权市场,释放了体育在经济领域的巨大能量,“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瞬间激发了民间力量办赛的热情。 “国家层面上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更是把体育产业纳入了经济升级转型的大框架中,意义深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是由发改委牵头起草,不再是体育部门一家主导,所以很多提法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 社会资本和民间参与激发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巨大价值,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随后的年被称为中国体育产业“元年”,开启高速发展时代。 各种体育资源成为众多企业抢夺的焦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超联赛的媒体转播权拍出80亿元价格,同期,冰雪运动、航空运动、水上运动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的出台,让体育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力点;“体育+”为各地发展特色体育产业提供了更多方向和思路;特色体育小镇兴起。 在提高市场活跃度和全民参与的同时,中国体育的细项改革也在有条不紊进行。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年),恰逢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该规划着力于大力普及冰雪运动,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加大场地供给等主要目标。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到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要目标。 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足球改革的战略意义,其高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标志着中国体育改革真正步入了深水区。 年4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在《方案》的基础上,对中国足球改革提出了更加详细的道路和方向,明确了中国足球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并对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政策做出了说明。 这项规划,是中国足球发展历史上首次提出跨度超过20年的长期规划。《规划》的出台让中国足球发展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以说,正是这份秉持长期主义的决心,间接促进了后来青少年足球培养,以及国足启动“归化球员”等一系列中国足球大事的落定。 以足球协会改革为开端,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再次启动。 年1月,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正式撤销,实现“管办分离”。改革后的中国足球彻底和体育行政部门脱钩,各级足协以社团形式依法独立运行,在内部机构设置、工作计划制订、财务和薪酬管理、人事管理、国际、国内交流方面享有自主权。 年,中国篮球协会召开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姚明当选篮协主席。这是中国篮协成立以来首次由社会人士担任协会主席,成为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中国篮球改革的序幕也由此开启,由CBA公司独立运营联赛。 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破除了政社不分、管办一体的历史症结,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人士跻身体育社团组织领导行列,这是深化体育领域改革的新动向,也意味着以单项体育协会为突破口的新一轮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 同年,郎平兼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刘国梁出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成为体育社团的改革主题。 足球改革带来了职业联赛影响力的上升,赛季数据显示,中超联赛场以均2.4万的现场观赛人数位列世界第六。以足球运动为突破口,篮球领域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年举行的第18届亚运会上,中国篮球再次迎来了另一个标志性事件,通过“我要上奥运”全国三人篮球擂台赛选拔出来的“草根选手”,代表中国男子三人篮球国家队登上了亚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这场公开从民间选拔人才,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模式,几乎完全打破了中国体育过去靠各级选拔、推荐的局面。在这些开创性的举动背后,是中国体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决心动力。 中国田径协会也举行实体化改革推进仪式,协会开始正式按照实体化运作机制进行运转,这不仅是体育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田径项目在新时代实现自身突破发展的关键举措。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目标的变化带来的是从内而外、自上而下的系统变化。事实上,近三年来,无论是从各级赛事的热度增加,还是各类管理机构与现代化接轨,以及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的热情介入,到年时,中国体育已与十八大之前截然不同,呈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新局面。 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体育拉出了“小圈子”,与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相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社会各方力量进入体育产业以及激发体育产业内在活力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九年回首 年7月31日,当北京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举办权,创造了同一座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历史。中国又一次肩负起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国担当。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又一座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竞技体育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年的仁川亚运会上,中国队连续第九次高居金牌榜首,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连续5届奥运会跻身金牌榜前三。 年,一场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空前考验,疫情隔离给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传播带来一定影响。不过,此时的中国体育已逐渐形成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自疫情开始以来,全国体育系统就在抗疫情保备战的同时,积极创新比赛形式,增加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各具特色的云赛事、云训练、云专家将一系列非常接地气的体育服务精准推送到“云端”。 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体育总局推出了“中国体育国庆档”系列赛事,广大体育爱好者收到了一份体育观赛“大礼包”。从9月26日开始至10月14日结束,系列赛事涵盖14个夏季项目、5个冬季项目、6个青少年比赛和活动,以及1个群体项目,不仅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假日生活。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北京、山东、河北等各地电视台;新华网、腾讯、新浪、新体育网、北体传媒、中国体育直播TV等近30家网络媒体;中国奥委会微博、国家体育总局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对赛事进行了直播、录播。 这是由体育总局牵头,首次打破地方转播权限与版权限制,集合传媒与社会力量,全方位推广体育内容,此次尝试再度打破了体育产业与管理机构之间合作壁垒。 事实上,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中承担着不同的服务功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而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准入、优化服务,9年来中国体育改革取得的重要成就是,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激发出社会各界参与体育事业的活力。 放权市场、开放市场、促进活力,这是中国体育改革在过去9年来显而易见的成就。其背后也正是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四梁八柱”改革思维。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此前曾发表论文表示,中国体育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架构应是:“四根主梁”——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八根支柱”——以体育强国建设为目标、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核心、以健康中国实施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战略为根本、以学生身心健康为重点、以奥运争光计划为引领、以职业体育推进为抓手、以足球改革发展为龙头。 促进社会体育、开展学校体育,发展竞技体育,扶植体育产业,这正是9年来中国体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站在年的节点向前看,凭借这些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北京东奥会也许将再次让全世界眼前一亮,而回望过去9年,中国体育改革在潜移默化的变迁中,已逐步完成了从举国体制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这也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体育新事业的根基与桥梁。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fzlc/181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