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挖煤到挖文化

发布时间:2016-4-20 11:23:09   点击数:

从“挖煤”到“挖文化”

――煤炭大省山西积极谋求“文化强省”

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的经济支柱。但是,山西在靠煤炭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同时,煤炭又是不可再生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煤挖完了怎么办?山西该如何突围?山西省委提出,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山西要选择“文化强省”战略,通过发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再造一个山西。文化强省战略:催生累累硕果不久前,“华夏文明看山西”经济文化艺术周在上海展演,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等展现山西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让上海观众为之震动。这次上海展演是继在北京和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成功举行后,山西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举行的又一次文化宣扬活动。了解到,演绎晋商历史的话剧《立秋》自2004年4月上演至今演出100余场,观众达10余万人次,票房收入300多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立秋》在山西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巨大成功源于赶上了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良好机遇。”山西话剧院院长贾茂盛说。2003年8月,山西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要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五强两大”,即构建强势文化人材、强势人文学科、强势文化活动、强势文化产业和强势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及其产业对山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大,对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大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动和落实。话剧《立秋》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除《立秋》外,山西发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宏扬优秀传统、展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反应晋商历史、赞美晋商精神的大型舞剧《一把酸白癜风最好医院枣》;以山西的文化遗址作为选材,以山西近代丰富的民间音乐作为元素,以期让观众“凝听远古回声,追寻文明根脉”的具有浓郁山西特点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自汉唐至明清,时间跨度达两千年的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山西电影制片厂“暖三部曲”等。文化体制改革:以品牌打造为切入口山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地上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走“文化强省”之路,山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山西的众多资源分散在各个角落,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把山西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将历史资源变成现实资源,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成为山西省文化强省建设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一批平庸粗糙的产品加起来,或许还不如一项优秀之作的影响大、效果好。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多出精品,多出人材。”山西省文化强省计划研究中心秘书长卢渝说。为此,山西省在实行文化强省战略中把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机制转变与培养文化精品结合起来,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内容创新。为打造品牌文化,山西侧重从4个白癜风有什么症状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首先,要有世界眼光。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用镜头语言和世界对话,古代壁画展用线条和色采与观众交换,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让音乐来讲述……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内容是山西的,风格是民族的,情势则是国际的,为其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其次,确立精品意识,整合一流人才,构成艺术生产的良性机制。《立秋》在创作之初就把它定位在冲刺精品的高度上,由优秀话剧导演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fzlc/10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