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CBA全明星赛乱花迷眼之际,18家俱乐部投资人汇聚东莞,“悄悄地”干了一件可能载入史册的大事儿:签署注册“中职联篮球(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项法律文件,由他们发起的联合公司正式开启工商注册程序。这让不少人虎躯一震:中国篮球职业化改革不能再等了! 以俱乐部为股东主体的“中职联”一旦诞生,必将剑指CBA经营权、版权分销等重要商业权益,或将成为中国职业篮球真正实施“管办分离”改革的重要一步,以及中国篮球告别困顿、停滞和各种球场乱象的重大利好。 有媒体戏谑其为“造反”、“另立中央”,指出此举将触碰谁的奶酪,将会遇到怎样的阻力。从历史上看,这种担心并非没有来由。 1998年,上海男篮等7家俱乐部联手组建“职业篮球俱乐部联盟筹委会”以推进联赛的职业化进程,呼吁把CBA打造成“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利益统一体。而该筹委会仅存在了两个月,就被扼杀在襁褓中。 那次短暂的改革让很多热心篮球职业化的人成了顾左右言其他的鸵鸟。2008年后,中国篮球开始走下坡路,职业化进程乏善可陈。 本赛季,球场暴力不时出现,拳脚掌掴“巾帼不让须眉”;球员、教练口角相争,从赛场发酵至网络;外援严重影响本土球员成长;榜末队伍混日子、毫无斗志;裁判误判就罢了,连计时器也没了准星……当然,种种乱象并不是成立“中职联公司”就能一揽子解决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问题只有在不断推进职业化的进程中才能得以解决。 职业篮球经营者面临的两大难题是,如何做大蛋糕和分配蛋糕。目前在中国篮协领导下的联赛并没有回答好这两个命题。曾经喧嚣一时的“反耐克运动”和“抗议前卫奥神合并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俱乐部利益没有得到充分协调和有效保障,牟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产业联盟至今没有形成。 望着中超卖出5年80亿元的天价版权,篮球人士不能只是“羡慕嫉妒恨”,要看到自己其实是在“抱着金饭碗乞讨”,还有太多价值期待发现金子的眼睛,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和担当,用实际行动推动职业化变革。中国篮球水平在足球之上,为什么偏要等足协改革来为其“画饼充饥”呢?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有力护航下,在体育产业如沐春风的今天,人们有理由相信,“中职联公司”不会重走1998年的老路。 这是一次值得鼓励的尝试,也是一系列职业化改革的开端。商业利益和人才培养、俱乐部和篮协都将借此达到“双赢”效果。尽管现有机制还有不少条框亟待突破,但擎旗者已现。在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改革后,篮球也必将搭上职业化改革的快车。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bsss/80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