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问题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4/5871755.html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小的时候,只要自己稍微努努力,加上耍点小聪明,拿高分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但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那你读到高中的时候,发现小时候引以为傲的那点天赋大概率好像消失了,发现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再出到社会,阅历和年事渐长,你也慢慢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跟自己说:“我没有他们那样聪明的大脑,我爸妈要是高知家庭,估计哈佛耶鲁不是问题,再不济,清华北大也可以。”不难发现,你把聪明归咎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 家庭因素——家长的的陪伴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这点我们是早已达成共识; 但是,如果你把遗传也放在里面的话,我想很多人也和我想的一样,遗传智商是跟爸妈直接挂钩的,爸妈聪明,小孩大概也是聪颖的,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你也会发现,网络中很多逆袭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的《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寒门难出贵子,这篇演讲火爆各大平台,给我们大部分平凡之辈打了一个强心剂,是的,你就会发现有些偏僻的农村里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也多了起来; 于是,你就会这么跟自己说:逆袭是别人家的故事,我不是没试过努力,但怎么努力也不行,算了,我呀,注定是个碌碌无为的人。 《像我这样的人》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我也时常拿来安慰自己。 但是,最近我读了《无限可能》,打破了我原有固有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拥有着无限可能。 01脑子坏掉的孩子 《无限可能》作者是吉姆.奎克。他是一名大脑教练,记忆力提升、脑力优化,快速学习方面公认的世界级专家。 看到这里,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出生在一个家境不错环境,接受上流社会的良好教育;爸妈基因不错,所以一出生就属于天赋异禀类型;再加上爸妈也从小很会栽培孩子,这样的孩子不成功都难。 如果你是抱着这些想法,那么书中的作者却让我们大跌眼镜: 吉姆.奎克在幼儿园的时候,发生一次意外,造成大脑受到严重的损伤,到了什么地步呢? 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专心致志的做事,记忆力也变得极差,有些言帚忘笤。老师会不断的重复所讲的内容,但其实书中的内容,结果一个单词也不认识。老师有一次因为他没听懂课程内容,指着他说:“这个孩子的脑子坏掉了。” 因为这句话,自尊心很强的吉姆奎克几乎奔溃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花了3年的时间才学会阅读,对于他来说,读书就是在与困难作斗争,还是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如果说大脑受伤已经是一件很糟糕的事,那么他的家庭也没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他的祖母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丧失了思维能力和记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祖母曾是他的全世界,不幸过早去世。 这种经历与悲痛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 年幼时,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在家庭丧失挚爱祖母的情况下长大,这样的孩子的童年是多么的凄惨; 但即便是这样,吉姆奎克依然没放弃自己,患有学习障碍症,但非常执着,不愿意放弃。 看到这里,完全打破了我原有错误的固有信念,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逆袭成功的呢? 02突破极限 抛弃对自己潜力不准确、局限性的看法,转而接受现实的行为或过程,只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模式,动力和方法,你的大脑就没有上限。 ——吉姆.奎克 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会对你产生影响,你会受其限制,但我们完全可以冲破它们的禁锢。这些限制只是暂时的障碍,可以学着试着克服它们。 是的,以前我总是从外界找借口说服自己:我出生在一个学历不高爸妈家庭里、而且我现在不再年轻,我现在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我不可能再有什么突破的可能,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只能如此。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生活。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才能过上别人无法过上的生活。 只要在正确的方向迈出哪怕一小步,都可以彻底改变你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 03逃出信念体系的魔咒 你有没有发现,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你的大脑已经对这件事做了一次预判: 这件事我能做,但是好像做的也不是很好,放弃; 这件事我根本没接触过,要是完成不了,在众目睽睽那就糗大了,放弃; 这件事一看就知道我完成不了,放弃; …… 想要进入无限可能的关键,就是抛弃那些错误的的假设和预判。 当你头脑中那个消极小人蹦出来的时候,你要勇敢的说: “这件事情我即便完成得不好,但至少让我知道哪里做的不好; 这件事没接触过,但至少我摸索了之后,我比起之前懂了一些; 这件事我完成不了,但至少我是一个勇敢的人,我敢去尝试。” 当你经常用积极的信念去跟自己内心消极小人对话时,你就不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想办法,通过读书,去实践,那么进步的齿轮就会慢慢的启动,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只要你坚持不懈用积极信念去战胜阻碍消极信念,那么你的非凡才能就会大放异彩。 简.布鲁斯、安德鲁.沙特博士、亚当.帕尔曼博士合著的《自我平衡》称这种信念为“冰山信念”。 很多信念都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冰山信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这座冰山越是坚固,对于我们的危害和破坏就越大……” 所以,如果你秉持着限制性信念,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失败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苦苦思索自己为什么没能出人头地,要么就是自暴自弃放任自我,相信自己是无法成功。 那么,我们该如何具体突破限制性信念? 第一步,找到你的限制性信念。 当你发现你在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我不是……”“我做不了……”或者类似的话语时,你就需要特别留心。 在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打击、质疑了自己,即便只是一件琐碎的小事,实际上传递的这些信息已经影响到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整体判断。 与此同时,努力找出这种自我对话的起因。通常来说,这种限制性信念来源于童年时期。 在前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话题火起来的时候,都归咎于自己的父母,其实童年时期并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家庭,还有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但是,即使外界环境对你不利,你也应该保持对自己无条件的信心。 一旦你发现脑海中那些总是不断告诉你“你根本不行”的声音,你就可以用成长性思维来回应它们“我之前总是办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我一直都是这样,我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别人行,我也行!” 第二步,直面现实 限制性信念,在很多情况下,那都只是你的想象,根本就不是事实。 有的时候,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你就已经预想了这件事情的后果,比如,你的公开演讲会觉得别人会觉得很无聊,估计有些人都会离场吧,还有些人干脆直接睡觉吧,甚至还有些人会赶我下台吧…… 当你越想越糟糕的时候,你就败给了你的想象,这件事都没开始,你已经跟你的情绪杠上了,于是,你就给自己贴标签“我是个loser,我不适合演讲”。 但现实是,事实真的如你所想的那么糟糕吗? 回想你之前的经历,开始前担心的事情都发生了吗?实际上也没有,就算你做的不好,但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所以,在深入了解限制性信念背后的事实时,要考虑两件事情:第一,是否有足够的证据面对某项任务,你确实有所欠缺或存在问题;第二,这些证据是否真实,是否只是被你内心批评、质疑之声扭曲后的伪证。 第三步,创造新信念 意识到自己限制性信念的时刻,也深入了解限制信念背后的“冰山信念”心理学原理,那么接下来就是采取最重要的一步——创造一个积极新信念。 弗雷德里克森博士设计了一个实现,参与者被分成了5组,观看电影剪辑视频。第一组观看的是能让人开心的视频;第二组观看的是能让人产生满足感的视频片段;第三组观看的是能让人产生恐惧感的视频片段;第四组观看的是能让人产生愤怒的视频片段;第五组为对照组。 实验结束后,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填写“我想要”开头的句子补充后面的内容。那些经历过恐惧和愤怒的参与者写出的答案最少,而那些经历过快乐和满足的参与者比对照组填写的内容还要多。 克里尔指出:“换言之,当你体验到快乐、满足和爱等正面、积极地情绪时,你会在生活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04无限可能模式 生命没有极限,除非你自己设置。 ——励志演说家莱斯.布朗 正如每本书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无限可能》的作者是想向我们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拥有和分享任何东西,没有任何约束。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与你想要的生活存在差距,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三个方面突破极限或者设置更高的极限。 l思维模式的极限——你对自己、自己的能力、应该得到的东西、可能取得成功缺乏信心 l内在动力的极限——你缺乏采取行动的动力,目的和活力。 l方法方式的极限——你接受的教育和采取行动的步骤并不能有效的带来你想要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限可能首先是要打破限制性的思维模式”,但仅靠一篇文章,肯定无法概括无限可能的全貌。 吉姆奎克也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其他的颠覆性观念,相信总有某一个点可以击中你。 另外,这本书也足够真诚,因为这不仅是作者自身的成长感悟,更是他创建在线的奎克学习学院的辅助教材。作为大脑教练,他教授的方法被联合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谷歌、SpaceX等机构聘为大脑教练。 我真诚推荐这本书给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nqianxun.com/bsss/16849.html |